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 2023-12-01 来源:行业资讯

  雨后的大别山,云雾缭绕,绿意葱茏。安徽省岳西县百步村驻村周辉走进村级扶贫企业——思民公司查看菌棒的生产情况。

  “去年,百步村通过种桑养蚕群众获得收入300万元,销售木耳2.6万斤,销售生物质颗粒将近3000吨,村集体累计获得收入30多万元。”周辉高兴地介绍说。三年来,他潜心打造的“以桑为中心”的扶贫产业链在百步村已初见成效。

  2017年7月,周辉主动向中国石化组织部申请并被选派到岳西县百步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百步村更是山高路远,产业基本为零,能人大户多半外出务工,山田荒芜失耕较多。

  经调研,周辉发现村里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早在2012年就有人利用种桑养蚕遗留的废弃桑枝袋料栽培木耳获得成功,发展桑枝木耳产业具备比较好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既能废物利用保护旁边的环境,又能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是个不错的好路子。

  然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桑枝木耳对农民来讲是新鲜事物,他们一下子没办法理解并接受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模式。

  “我绝对不可能用种植稻米粮食的田畈来搞木耳大棚。”在发展桑枝木耳之初,这是周边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民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发展产业的不理解,导致土地流转陷入僵局。

  为了说服周边群众支持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周辉利用晚上多次组织扶贫夜校,向大家普及木耳种植知识,介绍村内发展的规划。会后,他又一家一户地去征求意见,谈心拉家常,慢慢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最终12户村民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为了让村民放心,周辉又组织公司和村两委商议,土地租金每年按特殊的比例增加,或者把土地作为资源入股到公司中作为股金,确保村民的利益,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百步村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由中国石化出资建设桑枝木耳基地,成立岳西县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桑枝木耳产业。2019年,该基地实现年产值610多万元,为村集体和群众带来收入160万元。

  桑枝木耳产业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木耳采摘后的菌棒怎么样处理又成为一个难题。周辉想,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是好事,但是也决不能污染自然环境,把好事做成坏事。

  为了解决菌棒处理的问题,他四处咨询,寻求解决办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教授告诉他,木耳采摘后的菌棒木质素不减,并且木屑中杂质较少,菌棒是发展生物质颗粒的良好资源。听到教授的讲解,周辉就像打了一剂,觉得在百步村发展生物质颗粒产业是个能创收且环保的好办法。

  为了得到村两委和群众的支持,这次他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带领他们到广德县调研设备,到潜山县调研生产情况,到安庆市调研市场情况。回到村后,大家一致支持发展生物质颗粒产业。

  2019年,百步村销售生物质颗粒3000吨,实现年产值330多万元,为村集体和群众带来收入83万元。桑枝木耳、生物质颗粒加工两个产业成为集废物利用、产业完善于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听到轰鸣的机器声,周辉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2020年,闲不住的周辉又开始谋划了,目前种桑养蚕在百步村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为一家一户的单干,为什么不能把资源再整合,搞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呢?

  他向农业农村局咨询岳西大棚养蚕的规模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带领村两委到冶溪镇、响肠镇等参观学习大棚养蚕经验,了解大棚养蚕的优势,学习先进的经营模式。这次大家一拍即合,计划年底前流转低效度土地200亩,把发展意愿强的村民召集到一起搞集约化、规模化大棚养蚕,目前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如今的百步村已建成年产能200万棒的桑枝木耳菌棒生产车间和占地25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慢慢的变多的群众依靠产业高质量发展鼓起了腰包,甩掉了“穷帽”,踏上了小康路。周辉说,百步村要努力把脱贫致富奔小康建在“产业链”上,让“产业链”成为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