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客户见证

黑龙江林业工人捧上“金饭碗”

时间: 2024-01-17 来源:客户见证

  46岁的林业工人赵松国没想到,过去遍地都是当成垃圾处理的锯末子,如今却紧俏起来,以至于在今年春天,他雇车去几百公里之外的黑河才买到。因为,这不起眼的锯末子,掺上稻糠、玉米面、豆粉等,装进碗口粗的塑料袋里,种上食用菌,就做成了地栽木耳、地栽蘑菇、地栽猴头……

  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在黑龙江林区,木材加工后丢下的锯末子随处可见,烧火都不用它。

  因为有“好烧”的木头籮子,而且籮子多数是由上等的水曲柳、柞木劈制而成,这样的木头满山遍野都是。那时虽然资源丰富,但赵松国一家4口仅靠他每月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7年过去了,一幕场景还深深地印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局长田喜军的脑海中:那年他来到东华林场,一群斜披着大衣,歪带着帽子的工人围了上来,问得都是一句话:“局长,啥时生产啊?”在黑龙江林区,林业工人是一年时间半年闲,除了上山伐木没别的干的。但随着山上的木头慢慢的变少,林业工人的活也慢慢变得少。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森林可采资源锐减,我国林区慢慢的出现“两危”―――森林资源危机、森工企业经济危困,黑龙江林区50万职工直接面临着生存危机: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

  再想多砍木头肯定是行不通了。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第一年,清河林业局的木材产量由16.5万立方米锐减至12万立方米,以每立方米平均售价516元计算,每年就是少收入2322万元,这对于一个拥有2.6万人口的林业局来说,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巨大的压力让林业干部职员思考:林业的优势在哪里?林地、林业的发展症结在哪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思路在田喜军为首的清河林业局干部中形成共识:能不能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将国有林地划分成片由林业职工管护经营?

  报告一层一层往上打,直到等来了国家林业局调研组。他们都以为:在坚持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林地用途、森林经营管理规程和作业规程等“四个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大胆试、大胆闯。

  清河林业局总规划面积11万公顷,按照资源分配情况、地貌特点、交通条件等,划分成2400多个责任区,承包给林业工人进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人要负起护林、造林、抚育、防火、防治病虫鼠害等责任,而林下资源则归承包人所有。

  清河林业局企管科科长李宝林说:“现在回过头看,林业职工承包的不仅是一片林子,更是一份责任。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之前,任何人都可以上山采集山产品,结果林区资源破坏严重,刀削斧砍现象随处可见。山野菜、中草药还未长成就被‘掠青’了,松籽还未成熟就被打没了。而现在,林业工人像看管自家的菜园子一样保护责任区。”

  林业工人张宏彬每年都能从承包林里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人管护,全家就业,一年四季有活干”:春天造林,采山野菜,搞地栽木耳;夏天搞抚育、采蘑菇、挖药材、养林蛙;秋天采五味子、松籽、榛子;冬天收集抚育、采伐剩余物,储备食用菌栽培原料。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山上收入1万多元,山下食用菌栽培至少也得3万元,4口之家的日子过得比过去富裕多了。

  如今,赵松国、张宏彬所在的东华林场“地栽木耳”已达到650万袋,人均1万袋。场长周德会自豪地说:“林木少了,但林业工人的收入反倒增加了,仅发展食用菌栽培一项,人均年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大关。”

  最早实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清河林业局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清河林业局也从一个欠债企业,变成了不欠工资、不欠贷款、不欠上缴、不欠税金的“四不欠”企业,原来林区单一的“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被打破了,林区多种经营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林区也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过去因为没活干,东华林场有七八十户人家搬到山下去了,倒出来的一间房只能卖到500元;现在收入好了,不但走了的都回来了,还引来不少亲戚来投奔。当年走的人家不得不花10倍的价钱再买回自己的房子。赵松国搞食用菌加工发了财,就让女婿“倒插门”来到这里,女婿为此还辞掉了在山下家具厂的工作。

  现在东华林场场长周德会最犯愁的事是:到了采伐季节,找谁上山谁也不去,原因是“赚钱太少”,不如在家侍候木耳!因此林场不得不花钱去雇“外来工”。

  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清河林业局现在的每棵树木都像人的户口一样有编号,依据科学进行生产作业,而且从采伐、运输、加工、销售全过程完全实行商品化管理和“订单林业”,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如今的林区,不仅是好木材,就是废弃料及其树丫树叉也舍不得扔掉了,把它生产成木片和“锯末子”出售,延长了产业链条。近几年,由于食用菌市场迅猛发展,还催生了专门生产“锯末子”的新产业,而木头籮子在林区也几乎“绝迹”。

  清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科科长张树仁认为,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最大的收获在于,林业工人的观念彻底转变了。他们不再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寄托在林业局身上,也不再强调“铁饭碗”和正式职工身份了,养护好这片林子,发展林区经济,就是捧上一只“金饭碗”。

  来自黑龙江森木工业总局的数字统计,实施天保工程7年来,黑龙江林区累计减少木材产量1455.7万立方米,但有林地面积却增加80.7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7917.5万立方米,累计增加木材效益173.4亿元,增加生态效益1014.3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82.4%,提前3年达到天保工程一期目标。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