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媒体报道】南方日报:一栋房子拆除后98%将被回收利用“绿色”棚改 怎么改

时间: 2023-11-29 来源:新闻资讯

  原标题:【新闻媒体报道】南方日报:一栋房子拆除后,98%将被回收利用“绿色”棚改 怎么改

  一栋房子拆了之后会变成什么?钢筋、玻璃、木材以及砖块混凝土,以往,这是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如今,这一切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在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玉龙片区,房屋成片拆除工作进展迅速,现场只剩下成堆的建筑废弃物,一台蓝色的“大家伙”正在轰鸣作业。这台机器叫“克磊镘(KLEEMANN)”,德国制造,它还有个专业名称叫“移动反击式破碎机和移动式筛分机”。

  砖瓦混凝土建筑废弃物被“克磊镘”机器“吞噬”,在另一端吐出了不同粗细的颗粒状“沙石”。周围的挖掘机、铲土车、泥头车正全力配合运送料堆。这些再生材料即将做为龙华污水管网的铺装和罗湖棚改后的道路垫层。

  一方面,建筑固体废弃物已构成环境污染,形成永久性危害,另一方面,建筑材料资源日趋短缺。政府主导的罗湖棚改,立志要做成全方位的示范工程,绿色环保即是其中一项目标。

  罗湖棚改项目着力依托各类新兴技术方法,将拆迁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就地处理与综合利用,试图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棚改新路子。

  经初步估算,罗湖棚改项目将产生约160万吨建筑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有利用价值的材料。据项目的承接方天健集团透露,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天健将综合处理棚改所有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能够达到98%以上,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

  郭世勇是移动破碎组的负责人,可能是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缘故,郭世勇的脸庞黝黑,目光透着年轻人的清澈。他的背后轰鸣作响的机械设备正在施工,带起一阵阵扬尘。

  为解决噪音和扬尘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移动破碎组通过技术引进和工程管理去解决环保、安全和效率方面的难题。郭世勇表示,他们严格遵守“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的作业时间,以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此外,他们也采用雾炮机,把粉尘降下来。

  在拆除房屋时,施工团队会首先通过分步拆除、分步分拣的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分类。如先清理待拆除建筑中的生活垃圾,再拆除建筑门窗、管线等,最后拆除建筑物,并将建筑物中的钢筋、管线等进行机械分拣和人工分拣。水泥混凝土和砖的综合利用工作由天健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政工程总公司负责,玻璃、木材和钢筋等部分材料则由业主委托专业公司做回收处理。

  张绍兵是移动破碎组的成员,在玉龙片区的工地里负责对破碎处理现场做全面管理和调度。张绍兵还是一位“克磊镘”操作手,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操作流程,张绍兵研读了六七百页的操作手册,很快就上手了。设备是自动化的,只需要一个遥控器,就可以让这台巨大的机器运转自如。据了解,一套“克磊镘”设备每小时可“吃掉”350吨建筑垃圾,从而极大的提升建筑废弃物人工筛选及分类处置的效率。

  “克磊镘”设备分为移动反击式破碎机和移动式筛分机两个部分。挖掘机将水泥混凝土和砖废弃物投入移动反击式破碎设备,在这里将建筑垃圾全部破碎并剔除钢筋等杂质,对泥土进行预筛分等,再由移动式筛分设备,负责用三层筛网将渣料分成不同大小的料堆,由传送带从不同的出口运送出来,被铲车堆成两座小山。“这些细料会全部用做污水管网的铺装;粗料规划用作罗湖棚改道路垫层,共1.6万立方米。”张绍兵说。

  再生后不同的材料都有特定的用途。在天健集团制定的综合利用方案中,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为3个级别:一是初级利用,即现场分拣破碎,将建筑废弃物处理成的石粉或砖粉(即0至10mm尺寸的材料),用作一般性管沟、基坑回填,约占总处置量的50%;二是中级利用,即将建筑废弃物处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至31.5mm尺寸的材料),经过处置加工成骨料,用于低标号道路垫层、水稳层、低标号混凝土等,约占总处置量的30%;三是高级利用,按照一定的工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成透水砖、路缘石、内隔墙等再生制品,将项目废除的沥青路面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道路建设。

  “建筑废弃物大部分是采用初级的解决方法,虽然做成高级的产品很少但附加值很高。”天健集团副总工程师江建表示,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经过加工,并达到一定品质衡量准则后,可制成以其为主要原材料的再生混凝土轻质内隔墙。此内隔墙不仅墙材平整度高,可取消墙面抹灰的工况,省去了抹灰的工程量和人工费,且较传统墙体在同样的建设情况下厚度更薄,可有效增大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面积。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体量十分巨大,情况极其复杂,被业界称为‘中国棚改第一难’。同时,逾千栋房屋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该怎么去办?这也产生了另一个难题。”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说。经初步估算,罗湖棚改项目将产生约160万吨建筑固体废弃物,若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装入单次运输能力为20立方米的泥头车,车辆首尾相连可达500公里。

  目前普遍的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令人忧虑,大量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占地又污染,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深圳建筑垃圾已基本没地方可填埋。”同济大学与天健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刘涛表示,目前深圳的填埋场基本上已经停止工作,只能接受很少的一部分工程,然而深圳一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多达1000万吨以上,只能运到东莞、惠州,通过船运到中山,或者跨海运到珠海,运输成本非常高昂。

  因此,解决深圳建筑垃圾的处理难题已经迫在眉睫。为不堪重负的深圳渣土受纳减负,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风险,成为罗湖棚改项目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罗湖棚改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对于节约世界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这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的重要举措。

  “我们在去年3月进行承接主体招标时,便设置了70%以上建筑固体废弃物必须现场‘吃进去’的指标,即将建设垃圾综合处置后变成循环建材。”罗湖区区长聂新平和记者说,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从立项伊始就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明确写入招标要求中。

  天健集团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案,最终在投标中取胜。据了解,项目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降低建材成本,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化学气体排放。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守睿介绍,项目实行就近原则,可以缓解运输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此外,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填筑材料、路基路面材料、透水砖、内墙板用于项目道路、海绵城市及建筑产业化建设,又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今年5月,由天健集团旗下的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组织发起的“深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协会”正式筹备组建。协会囊括了从建筑废弃物处理,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综合利用的各类企业,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威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利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加盟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这一些企业年处理建筑废弃物的能力都达到50万吨以上,个别企业年处理建筑废弃物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使用“克磊镘”对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处理成本如何?同济大学与天健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刘涛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建筑垃圾运到周边城市去填埋,按0.9元每吨每公里计算,距离40公里,运输费为每吨36元,共160万吨,需5760万元,处理厂收费每吨20元,共3200万元。未计环境成本,总共需要近1亿元。“如今采用循环处理的方式比运到东莞填埋节省了将近一半成本。”刘涛说。

  “目前是不盈利的,要想在整个建筑拆建行业推广,还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天健集团副总工程师江建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本身就具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社会公益属性,需要政府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形成进行科学合理的扶持,包括财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诸多方面,都能够直接进行有益探索,以保证产业链的畅通和健康发展。

  此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其中更是牵扯到建设、发改、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的完成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环节间实际是孤立的,建筑废物的处理单凭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在初期很难实现。

  目前,德国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场)在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循环再生工作,年营业额超过20亿马克。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废弃物视为“建设副产品”。据报道,1998年东京都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施行“建筑废弃物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废弃物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并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功能。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城市建设衍生出的建筑垃圾问题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995年11月,我国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但还没有涉及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国家经贸委以国经贸资源[2001]624号文件颁布了《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别的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鼓励资源综合利用。

  作为面向国际的大都市,深圳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工作,专门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16年深圳市政府将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职能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划拨至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进一步切实加强了从源头至末端产品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市住建局已启动《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的修订,现已形成《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评估报告初稿,拟在2018年以前调整与当前政策环境不相适应的相关条款,逐步理顺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建筑废弃物管理提供政策法规依据。

  在源头分类方面,深圳将借鉴香港的经验与做法,在2017年底前研究制定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收费标准,推动余泥渣土受纳场实施建筑废弃物分类受纳管理,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提供条件。另外,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制定专项用地政策。

  下楼就能走进中央景观走廊,花台溪水随处可见;社区配套服务空间对城市开放,为社区共享;还有骑楼、庭院、冷巷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这可不是什么旅游景点,而是改造完成后的罗湖“二线日是“世界环境日”,正在展示中的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及建筑规划设计概念方案,成了“人居环境示范社区”的最好注脚。方案的实施不仅将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将使这片曾经的城市“飞地”跟上深圳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步伐,融入城市的整体布局,并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呼应。

  打造罗湖北亮丽名片“这是我见过的最为夸张的棚户区之一。”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总建筑师赵中宇在全国各地看过很多棚户区改造项目,但是当罗湖“二线插花地”建在边坡上的密集高楼出现在面前,依然让他感到“震撼”。

  不过,项目越是困难,越是激发了赵中宇心中的“斗志”。作为此次设计概念方案的负责人,他希望将罗湖棚改打造成为全国棚改的一个示范性项目。这样,罗湖棚改不仅在城市治理层面实现了突破,在规划建设层面同样将具有示范意义。

  “作为滨海城市,深圳早期一直在南面布局,随着土地资源的饱和,开始寻求纵向的发展。”赵中宇指出,这就为位于北侧的罗湖“二线插花地”创造了机遇,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立足于棚户区的现状与罗湖未来的发展,赵中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愿景与定位,要打造“秀山溪谷·生态罗湖”“乐业安居·魅力罗湖”“岭南风韵·文化罗湖”“典雅现代·时尚罗湖”。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棚户区改造,实现城市形态的修补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另外还要创造丰富的业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能拥有愉快多彩的生活。”赵中宇介绍,在建筑方面,则注入岭南地域特色的骑楼、庭院、冷巷等建筑形式,同时利用材料与色彩的运用,打造一个时尚的建筑群体,最终在罗湖的北部展现出一张城市的亮丽名片。

  步步皆景观再造邻里亲情“罗湖北侧的山体、植被条件其实非常优越,难得在城市里有这样一片生态空间,只是以前盖房子的时候对环境不够尊重,才导致该片区域最后变得满目疮痍。”赵中宇说,“罗湖棚改如果做好了,类似澳大利亚与德国的一些城市,走着走着就能看见一片森林,人、城市、自然之间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城市与自然的交融,也是此次概念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依照方案,以木棉岭片区北侧的蚊帐顶自然山体为依托,打造两条贯穿园区的东西向景观带和南北向景观带,并布置多处景观节点,形成“一山、两带、多院落”的规划结构;而布心片区则以求水山公园和围岭公园两处自然山体为依托,以规划的两个景观公园为媒介,形成四个主要景观节点,多条视觉通廊,构成了“两山、四中心、双园、多通廊”的规划结构。

  “项目改造之后,园区外部是自然的山水,内部则由人工打造中央景观走廊,借助高差的变化,形成台地、叠水、花街,这些画面相映成趣,让居民走在不同的位置,感受到不同的主题与趣味。”赵中宇介绍,在每个地块的景观节点,设计了多主题的景观小品,如渔人码头、缤纷叠水、山林涉趣、童趣广场、月牙湾、香水湾等,通过景观轴线的指引,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

  “罗湖作为老城区,社区的邻里关系比其他区域要紧密得多,我们大家都希望在棚改项目中再造这种邻里亲情。”赵中宇称,“所以在规划里面我们给未来城市的生活空间提供了很多这种交流、交往的场所,设计将住宅底层架空,为老人儿童专属的休闲场所,同时设置空中休息平台,增加邻里交流的空间。”

  此外,设计的具体方案还以打造复合型开放街区为目标,从总体规划入手,结合台地地形,将社区配套服务空间置于平台下部,与道路相连,对城市开放,为社区共享。不过,虽然两个片区采用开放式街区的理念,但结合每个地块高差以及智能化监控系统,均独立管理,这样既保证城市风貌的协调,也保证了每个地块的相对私密性与安全性。

  公共配套齐全高科技系统亮眼“光把人迁移过来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他们在不同生活模式下的功能需求,实现子女的教育、老人的医养与居民出行需求等,在这方面罗湖棚改项目都是高标准配置的。”赵中宇介绍,比如两个片区共设置三所幼儿园与两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充分的教育保障,同时提升区域的投资价值。方案还规划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两处,为社区内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是一种“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交通方面,在用地范围内增设3处公交首末站及多条公交快线,加强与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连接;项目周边一公里左右有草埔地铁站、布心地铁站,我们还在研究在两个片区之间增加一个内部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从多方面保障居民的便捷出行。”赵中宇称,除了计划要求的配套设施,两个片区还增加了配套商业业态,既满足片区内的生活居住需求,也为回迁的居民提供了多种就业岗位。

  改造完成后,罗湖棚改片区不仅是一个配套齐全的高端社区,还是一个高科技社区。比如规划设计考虑水弹性城市的生态作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构建园区的水系景观。工程设计考虑BIM技术的设计施工统筹,有效监管每一个工程阶段,高效快捷地为罗湖建立起新的城市形象。建筑规划设计采取工业化建造方式,标准设计、工厂预制,大幅度提高施工进度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的优良品质。在未来的小区管理中,拟采用智慧社区的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